Search

別對攻擊我們的人懷抱任何期待。

「不為對方所說的話做任何詮釋」其實就是要讓對方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別對攻擊我們的人懷抱任何期待。

「不為對方所說的話做任何詮釋」其實就是要讓對方淪為「狗吠火車」狀態—我們是「火車」,受到再大的攻擊,也不會有任何變化、昂然而立。

拿出「不把攻擊當一回事」的心態。要是把對方的舉動當作一回事,自然就會引發「戰或逃」反應。

換言之,若我們選擇應戰,不再是那輛堅實的「火車」,對方出多少力就能傷害我們幾分,同時也為對方的下一波攻擊提供新能量。

取自《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》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該怎麼處理「攻擊」?

這牽涉到彼此關係的深淺,如果關係是「不必再深交」者,聽聽就算了。有些朋友是連職場關係,都會投入私人情感,這會比較累一點。

請對不同的人,給予不同的期待!

這很顯然要經過一些練習,不斷地練習設立界線,包括在心理上的切割。「不理他」講來簡單,卻需要反覆地自我對話才做得到。

不輕易涉入攻擊,那是一種明哲保身的作法。

這本書其實很實用,但很可惜,能分享的篇幅不多。之後幾個還有兩個實用的步驟,我希望能有時間用直播的方式,跟朋友們分享。

祝福您,能知道自己,沒必然要符合對方的期待!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把挑釁當「狗吠火車」,避免惡性循環

【文/ 水島廣子】

「不為對方所說的話做任何詮釋」其實就是要讓對方淪為「狗吠火車」狀態—我們是「火車」,受到再大的攻擊,也不會有任何變化、昂然而立。

拿出「不把攻擊當一回事」的心態。要是把對方的舉動當作一回事,自然就會引發「戰或逃」反應。

換言之,若我們選擇應戰,不再是那輛堅實的「火車」,對方出多少力就能傷害我們幾分,同時也為對方的下一波攻擊提供新能量。

若你還是覺得「身為服務業從業人員,這種態度大有問題,希望他們改正」,那麼找商家反映,會比找當事人更有效。商家若有心提升服務品質,就會把顧客的意見反映到員工訓練當中。

然而,找商家反映時,如果採取過於強硬的態度,會使我們受到反擊力道的影響。至於該用什麼方式來表達,請各位參考我在第四步中介紹的做法。

● 依你想要的未來而不同

﹝例﹞你和朋友出外旅遊,辛苦安排了所有食宿行程,卻被嫌「房間好暗」、「早餐好難吃」。

辛苦張羅,卻換來連連抱怨。這種被挑剔到受傷的心情,我很能理解。

然而,要是我們不慎把整件事視為攻擊,脫口說出:「那都給你弄可以吧!」對方或許會再反擊:「是你說包在你身上的啊!」於是當下的氣氛,就掌握在對方手上了。如此一來,難得的旅遊就搞砸了。

即使在這種情況下,各位還是有機會掌控事態發展。首先,我們要先考慮自己打算如何處理和對方之間的關係。你以後還想和這種朋友一起旅行嗎?

如果對方真的是很重要的好朋友,就請你依第四步介紹的方式,和對方談談。要是對方可以理解,想必你們的友誼會變得更深厚。

然而,既然這位朋友會不停抱怨,表示對方性格上可能有點武斷或強迫性。這種朋友留在身邊,今後似乎不會有什麼好事。

若是如此,你不妨考慮其他選項,例如維持友誼,但不再一起旅行,或降低和這位朋友之間的交情水準等。

▍別捲入對方的災難中

若你決定未來不再和這位朋友一起旅行,那麼就只要「讓事情過去,盡可能別留下不愉快的回憶」即可。處理原則和前面一樣,就是不為對方的言行做任何詮釋。

然而,這個案例和面對店員不同,既然當下暫時還要和對方一起旅遊,希望整趟旅程還能維持一點悠閒愉快的氣氛也無可厚非。

此時,建議你不著痕跡地和對方的災難保持距離,例如回應「是喔?我蠻喜歡這個房間的」、「這樣啊,我覺得蠻好吃的欸」等等。

「房間好暗」、「早餐好難吃」等,都是對方自行認定的災難,一旦附和,自己也會成為受害者,或淪為造成這個局面的加害者。亦即,捲入對方的災難中。

要和災難保持距離,就是別為對方的言行做任何詮釋,用「是喔」、「這樣啊」帶過,宣示自己「並未遭受任何災難」即可。

難得出外旅遊,就自己玩得開心點,避免捲入對方的災難裡吧!

▍對有困擾的人,送上一聲慰問

﹝例﹞前輩說:「你自己看著辦啦!程度有夠爛耶。」

這句話顯然就是語言暴力。

只要想想自己會不會對別人說這種話,就知道前輩的這番意見,根本不必放在心上。

前輩會說這麼惡毒的狠話,想必是因為他正處於某些倍感困擾的情況中,而且找不到解決辦法。

「自己看著辦啦」這句話,表示他希望我們「看懂他需要什麼並主動幫忙」。可見他已處於坐困愁城的狀態。

當我們受到打擊時,或許會覺得是不懂得見機行事的自己有錯。

但懂得如何描述自己的困境、需要什麼協助,是每位出社會的人該具備的基本常識,而沒做到這件事的人,其實是那位前輩。

這種時候,只要回歸「不為對方言行做任何詮釋」的處理原則,就會明白我們該說的話是「不好意思,辜負了你的期待」。

前輩的期待確實不妥,我們沒有必要認真看待這份期待,甚至還為此感到沮喪。況且,若你回應對方「你的期待不切實際」只會讓事情更加惡化。

不過,我們的確沒有回應對方的期待,因此只要描述這個事實即可。

▍賠罪的「不好意思」和慰問的「不好意思」

接著,我們只要對失心瘋的前輩,送上一句「不好意思」就夠了。

然而,這句「不好意思」,並不是因為承認自己疏失而賠罪的「不好意思」。一旦承認自己有疏失,等同於承認對方「你說的對」。

各位可以把這句「不好意思」,當作單純的慰問。

主要是希望各位姑且先不論是什麼原因,先對眼前這個因為感到威脅,而處於失心瘋狀態的人,送上「一聲慰問」。

畢竟對方正因為威脅而承受水身火熱的壓力,應該值得你送上一聲慰問。

下面兩種心境,你願意選擇哪一種?

覺得自己是「根本沒做錯事情」的受害者,心不甘情不願的說「不好意思」賠罪;和對有困擾的人送上「一聲慰問」,所說的「不好意思」—兩者之間的心境截然不同。

.

以上文字取自
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:害怕衝突,更不想忍氣吞聲,如何閃避、巧妙回擊?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38721

贈書直播_面對情緒攻擊的勇氣:害怕衝突,更不想忍氣吞聲,如何閃避、巧妙回擊?
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838721

.

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events/949280982123729/

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:是犧牲,還是責任?是妥協,還是平衡?放下對母愛的執著,恢復你的生命彈性,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vhVD9s
讀書花園:https://bit.ly/2GEA9dH
誠品:https://bit.ly/2W4E3Sq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vhQ6jh


Tags:

About author
關於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心理治療所所長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。 專長在協助自我探索與覺察、情緒教育、親職教養諮商、人際與家庭溝通、壓力管理、自閉類群障礙症、早期療育發展評估...等。 工作之餘,仍希望透過書寫與直播,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察、自省的心得,以及利用心理學的專業知識,幫助在人生旅途中感到困惑、痛苦、不安的朋友們,找到一條屬於自己的療癒之路。 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」的臉書粉絲專頁,目前追蹤人數已突破37萬。常有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網友在此留言、討論,學習面對情緒,學習覺察自己與原生家庭間的課題,學習在溝通中傾聽、在忙碌的生活中靜心,以及如何寬解苦痛,跟自己和好。 . 邀約請來信:[email protected],恕無法回答邀約以外的問題,如有私人相關問題(心理治療、諮商),建議至專業機構或撥打諮詢專線尋求協助。謝謝~ 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-788-995 生命線1995 張老師1980 也可直接洽訊各地縣市政府衛生局,譬如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https://mental-health.gov.taipei/Default.aspx
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系、心理所臨床組畢業,領有臨床心理師合格證書。曾任?
View all posts